徽州学研究论文总目(2003年)

发布时间: 2010-11-03      访问次数: 989

2003年】
1.
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常建华,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2.
明代徽州宗祠的特点,常建华,南开学报,2003年第5期。
3.
徽州宗族研究概述,唐力行,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4.
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发展,李琳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5期。
5.
清代徽州的山林经营、纷争及宗族形成

——祁门三四都凌氏文书研究,[]中岛乐章,江海学刊,2003年第5期。
6.
关于徽州宗族制度的三个问题,赵华富,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7.
徽州宗谱家法资料中的植树护林行为,关传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卷第4期(200312月)。
8.
上海图书馆馆藏徽州家谱简介,王鹤鸣,安徽史学,2003年第1期。
9.
关于《黟县赤岭陶氏宗谱》的几个问题,舒松钰,徽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0.
《新安旌城汪氏家录》初探,汪庆元,文献季刊,2003年第4期(200310月)。
11.
新见黄士陵残谱考,董建,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2.
绩溪胡姓考证,钟长春,安徽税务,2003年第1期。
13.
徽州程府君墓志述考,方晖,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4.
1516世纪的徽州商人,王令云,经济师,2003年第11期。
15.
徽州商人的绅士风度,唐力行,史学月刊,2003年第11期。
16.
明代徽商合伙制店铺融资形态分析

——以万历程氏染店帐本为例,刘秋根,河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7.
论明清徽州商人妇对徽商的作用,钱梅,文化时空,2003年第11期。
18.
对“徽州盐商垄断”说的商榷,汪崇篔,盐业史研究,2003年第4期。
19.
浅析徽商未能转型的原因--兼与其它商帮比较,黄彩霞,重庆师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0.
论明清时期徽商的“诚信”观,王祥,林绪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第21卷第1期(20031月)。
21.
明清淮盐经营中的引窝、税费和利润,汪崇篔,安徽史学,2003年第4期。
22.
解读徽商(1)、(2)、(3,商海人,山西档案,2003年第123期。
23.
解读徽商,经贸世界,2003年第2期。
24.
徽商,邓维,中国摄影家,2003年第10期。
25.
解读明清小说中的明清商人,杨虹,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26.
“三言”、“两拍”中的徽商生活与徽商形象,姜建设,南都学坛,第23卷第6期(200311月)。
27.
《屯溪夜泊》的徽商市景,李晖,寻根,2003年第6期。
28.
徽商与长江文化,王世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1期(20031月)。
29.
论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

——以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比较为例,刘建生、燕红忠,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30.
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之比较

——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刘鹏生、刘建生、燕红忠,沧桑,2003年第1期。
31.
明清时期浙北杭嘉湖市镇的徽商,陈剑峰、陈国灿,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2期(20033月)。
32.
上海滩徽商老字号,禹成明,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年第2期。
33.
论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历史功绩,徐明德,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4期(20037月)。
34.
西门庆原型---徽商吴天行及其家族,苟洞,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35.
徽州海盗商人胡胜,王廷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1期(20031月)。
36.
新安江上的徽商武装巡船,王振忠,寻根,2003年第2期。
37.
论徽商的文化理念,陈东林、李萍,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8.
明代徽州地契中的“地骨”和“山骨”,刘和惠,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39.
明清时期徽州商业资本对徽州地权的影响探析,鲁艳,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第2期。
40.
徽州的土地买卖与“一田二主”,汪柏树,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41.
《汪氏典业阄书》研究--清代徽商典当业的一个实例,汪庆元,安徽史学,2003年第5期。
42.
明清以来徽州典当业在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徐玲,徽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43.
明清时期徽州森林保护碑刻初探,卞利,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
44.
清代徽州棚民问题及应对机制,谢宏维,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45.
清代徽州外来棚民与地方社会的反应,谢宏维,历史档案,2003年第2期。
46.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的控制

——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谢宏维,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
47.
清代中期徽州山区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研究

——以棚民营山活动为中心,陈瑞,安徽史学,2003年第6期。
48.
论明中叶至清前期乡里基层组织的变迁

——兼评所谓的“第三领域”问题,卞利,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9.
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胡中生,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50.
徽州人生仪礼民俗述论,方晖,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51.
清代江南人口职业观念,吴建华,安徽史学,2003年第4期。
52.
清代徽商家庭教育个案研究

——以《先府君行述》为考察的中心,宗韵,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5期(20039月)。
53.
明代户籍法的调整与农村社会的稳定,卞利,江海学刊,2003年第5期。
54.
徽州与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于日锦,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55.
清代婺源的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自救,李自华,农业考古,2003年第1期。
56.
唐宋之际徽州重税考,吴树国,求是学刊,2003年第3期。
57.
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

——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赵赟,安徽史学,2003年第5期。
58.
明清徽州林业生产发展兴盛原因探论,陈瑞,中国农史,2003年第4期。
59.
明代徽州经济类档案发现始末,王国键,上海档案,2003年第3期。
60.
试析徽州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意义,罗培、丁立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61.
徽州历史档案与敦煌古文化共性探析,罗培,档案学研究,2003年第2期。
62.
徽州历史档案的文化性,罗培、陈肖,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年第2期。
63.
论徽州文书档案的特点,王国键,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64.
明清徽州文书的地籍分布,张爱妹,安徽史学,2003年第2期。
65.
一张两代卖身契约,束隆定,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66.
别议《两代卖身契约》,雷维新,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67.
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赵华富,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68.
徽州刻书研究述略,郑玲,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年第5期。
69.
张潮年谱简编,赵华富,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0.
徽州少年日记(1949年),王振忠,天涯,2003年第5期。
71.
徽州文化与徽学,朱万曙,中国发展,2003年第3期。
72.
徽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余同元,安徽史学,2003年第4期。
73.
古皖文化浅议,叶庆,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年第4期。
74.
对徽州文化的经济学解释--《学术界》百期随想,华民,学术界,2003年第3期。
75.
徽文化对发展“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影响,汪德根、刘昌雪等,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第19期。
76.
婺源与徽州的历史文化渊源,江平,江淮文史,2003年第4期。
77.
一笔不可多得的徽学宝藏,君华,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6期。
78.
论徽文化的市场化运作,杨晓黎,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79.
徽州文化千字文,陈安生,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80.
如何留存我们的文化遗产,君,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81.
浅论《桃源文化》,葛传安,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82.
徽州古代体育文化,马飞、段宝林,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7期。
83.
试论徽州古建筑超静定文化体系生命力,姚光钰,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84.
徽州古建筑的经济、文化基础,许振杰,时空论坛,64
85.
徽派建筑装饰文化杂谈,姚光钰,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86.
徽派建筑风水之美与传统文化的交迭,陈廓,中国建设信息,2003年第21期。
87.
特定环境孕育特色建筑--透视徽州民居,姜晓樱、张萌,装饰,2003年第11期。
88.
徽州民居建筑雕饰艺术管窥,卞海涛、董珂,小城镇建设,2003年第1期。
89.
从婺源民居看徽派建筑文化,姜晓樱,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年第9期。
90.
徽州牌坊兴盛的根源及其文化传播意义,罗锋、杨新敏,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91.
诗、画、思--徽州古村落的人文境界,贺为才,中国发展,2003年第3期。
92.
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环境意象,杨怡、郑先友,安徽建筑,2003年第2期。
93.
徽州村落人居环境特征的初步研究,朱国兴,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3期。
94.
皖南黟县屏山村古民居建筑美学探微,陈亚峰,装饰,2003年第3期。
95.
婺源古村落及其文化特色,熊晓花,中外建筑,2003年第1期。
96.
回眸新安医学的兴衰,赵泉,江淮文史,2003年第4期。
97.
胡开文墨业考,汪庆元,东南文化,2003年第9期。
98.
婺源绿茶文化,汪茂忠、程玄进、江声德,国土绿化,2003年第12期。
99.
黄山僧与武夷茶,林今团,福建茶叶,2003年第1期。
100.
从徽州木雕管窥儒家思想对民间美术的影响,张继东,第21卷第5期(20039月)。
101.
黄寅虹在徽州,黄警吾,江淮文史,2003年第1期。
102.
黄宾虹山水画笔墨的层次性序列,李丛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1期。
103.
师松龄的“新徽派版画”,张国琳,中国美术家,2003年第8期。
104.
“扬州八怪”中两位徽州画家,汪琳,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05.
徽州大好山水何新安画派的形成,朱平,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06.
徽菜故乡谈徽菜,唐延军,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07.
徽菜概论,陈忠明,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3年第4期。
108.
注经与哲学--朱熹经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蔡方鹿,《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09.
漫话《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徐敬业,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10.
中国区域教育史研究的新成果

——《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杨国宜,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1期(20031月)。
111.
徽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

——评李琳琦著《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余同元,安徽史学,2003年第4期。
112.
徽州民间歌谣的押韵特征,孟庆惠,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1期(20031月)。
113.
桃源俗语劝世词,程景和、胡槐植,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14.
《金瓶梅》成书时间考,苟洞,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15.
《金瓶梅俚语俗谚》疑义浅析,翟建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44期(200310月)。
116.
江南第一衙的匾联,王喜茶•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17.
黄山古楹联,程亚星(收集整理),徽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18.
浅谈徽派传统盆景的历史源头及其他,黄映泉,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19.
皖南花山石窟群成因与旅游开发初探,马春梅、朱诚,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20.
黄山脚下石窟谜,季必灵,城乡建设,2003年第8期。
121.
花山谜窑的文化内涵,方道行,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22.
古徽州石窟属何种文明,方道行,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23.
安徽歙县明代贵夫人墓,方晖,中原文物,2003年第4期。
124.
“求真是之归”与“求是”

——新安理学思想理论特色及其治学特点初探,陶清,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125.
论新安理学的形成、演变及其阶段性特征,李霞,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126.
南宋徽州人文环境变迁与新安理学的形成,周晓光,江淮论坛,2003年第6期。
127.
宋元时期“婺学”的流变,张晶,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秋之卷。
128.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传播与影响,周晓光,安徽史学,2003年第5期。
129.
徽州乡土思想资源与理学的乡土化,王端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130.
徽州:儒教圣地,张其成,徽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31.
程朱理学与徽州目连戏,陈长文,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32.
朱熹,呈坎朱村人也,罗会定,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33.
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付长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2期。
134.
朱熹与新安理学,王国良,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135.
程敏政、程曈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解光宇,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1期。
136.
论明代徽州文献学家程敏政,张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5期(20039月)。
137.
徽州的桥,潘小平,江淮文史,2004年第1期。
138.
徽州古楼,姚存山,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39.
“国保”古祠--龙川,洪树林,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140.
美俗便是神仙处,舒松钰,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41.
北岸: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姚存山,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42.
“东南邹鲁”称谓及石坊的寻绎,吴筱峰,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43.
休宁:中国状元第一县,胡宁,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44.
中国牛形古村落--安徽黟县宏村,杜丹、李之江、戴能康,中国园林,2003年第10期。
145.
古代宣州的制笔业,王赛时,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46.
万安罗盘,陈政,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47.
呈坎古村的风水现象综述,陈安生,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48.
古代明珠--槐塘,盛学峰,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49.
中国第一珠算村--前园村,汪志伟,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50.
后亭村,李笃明,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51.
磻村,陈琪,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52.
歙县有个罗汉村,张联辉,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53.
钟灵毓秀之乡--江湾,陈爱中,徽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54.
清中叶徽州王凤生的官宦生涯,吴媛媛,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55.
祁门县“曾国藩行辕”题壁解读,徐敬业,徽州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56.
清代安徽五诗人疑年考略,陆勇强,安徽史学,2003年第4期。
157.
漫步徽州古民居消防历史博物馆(),李俊,史海钩沉,总第229期。
158.
一曲升平--徽州古戏台防火构建之记详,李俊,上海消防,2003年第9期。
159.
徽州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救济
——《新安屯溪公济局徵信录》初探  方光禄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60.
春天的火焰:胡适作为中国新诗先驱者的诗学意义  杨四平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61.
徽州消防文化特色初识  徽文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62.
文化转型与徽州教育  经传方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63.
徽商从业理念初探  于日锦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64.
徽州府对哥老会的通缉告示的发现与探讨  江巧珍、孙承平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65.
徽州饮食文化概略  王刘刘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一期
166.
采用文献整理方法编纂大型典籍的范例
——谈《戴震全集》出版  洪湛候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167.
仁心济世  德厚风高——在灾害面前的徽商  方利山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168.
徽州祠堂当地卖田的一些契约  汪柏树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169.
论徽菜特点的形成与发展  邵之惠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170.
浅谈徽州古代档案的保护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171.
论黄生对唐诗的审美取向  张小明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三期
172.
胡适评红的百年反思  白盾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73.
试论胡适的《红楼梦》考证  汪世清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74.
资料,徽州学的基石——汪世清先生的徽州学研究  方利山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75.
徽州民国土地卖契的上手契  汪柏树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76.
徽语区方言的特点与成因初探  江巧珍、孙承平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77.
徽州歌谣的精湛艺术  刘志庆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78.
明清时期徽州杂税述略  汪庆元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79.
从《扬州画舫录》看徽商在扬州的造园活动  关传友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180.
托遗响于悲风——汪道昆的治军边防思想  黄彩霞  黄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