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徽学界大事记

发布时间: 2024-04-12      访问次数: 10

刘伯山

来源:安徽省徽学学会主办《徽学界》2024年3月

1月1日  《黄山市徽州文书档案保护条例》由黄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自当日起施行。

1月10日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公布关于2021年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的通知,祁门县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全国共18家),歙县山水画廊丝绸文化园入选中国森林康养人家(全国共37家)。

1月11日  《安徽日报》第7版“理论”发表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撰写的《增进长三角区域文化共识》文章,同时上传到“学习强国”平台。此稿系作者2022年12月15日在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主办的“打造‘三地一区’建设美好安徽”安徽智库论坛(2021)上的发言。

1月15日  戴震研究会换届暨2021学术年会在黄山学院举行,黄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铁范,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德学,安徽省旅游局原局长张脉贤,黄山学院原党委书记汪良发,黄山学院原副院长汪大白,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张赛,校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张小明,黄山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吴顺辉,黄山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汪春棠,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道彬等出席会议,汪柏树、方利山等校内外戴震研究专家共5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戴震研究会新一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黄山学院文学院潘定武教授当选新一届研究会会长,曾小保、毕民智、朱宏胜等当选副会长,朱宏胜兼任秘书长。

1月22日  黄山皖新徽三公司开业盛典在皖新物流园举行。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勇,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金涛等出席本次活动。皖新徽三公司由皖新休宁园区与黄山徽三农产品公司共同注资成立,旨在充分发挥双方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将以“徽三”臭鳜鱼融合皖南绿色民生产业为发展脉络,依托丰富的仓储和供应链配套资源积聚品牌势能,着力将皖新休宁物流园打造成为皖南地区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辐射范围最广阔的绿色、安全、生态特色农产品产业园。

1月22日  由黄山市非遗研究会发起,市社科联、黄山日报和休宁县共同主办的徽州之子——吴象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屯溪举行。黄山市委书记凌云作出批示;黄山市非遗研究会执行主席、市政协原副主席胡宁主持;副市长张正竹等出席并讲话。市级老领导杨立威、项金如、吴新太、钱新庭及有关专家学者等应邀出席。会议举行了《徽州之子——吴象》纪念专刊首发式,并向徽博和休宁县等捐赠了有关资料和书籍。吴象,安徽休宁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和编辑,中共山西省委、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出版《阳光道与独木桥》《昔阳到凤阳》《中国农村改革实录》《伟大的历程——中国农村改革起步实录》《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历程》等著述,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国农村改革,为我国农村改革作出了贡献。

1月24-27日  由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共祁门县委宣传部联合策划摄制的文献纪录片《祁红·中国香》在安徽卫视热播。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康健副研究员担任该纪录片首席专家和第一学术顾问,并在片中多次出镜担任解说嘉宾。

2月 历时50天的中国(黄山)徽菜产业发展大会暨徽菜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评选推出2021年度十大徽菜名店、名厨、名菜、食材生产基地和四大徽菜优秀品牌;与中国烹饪协会签订建设“创意黄山美食之都”战略合作协议,北京、上海、南京等12个城市52家食材生产企业、41家食材采购商参与徽菜食材展销,采购协议额达35亿元;徽州臭鳜鱼成为网红爆款,日均线上销售额超200万元;全市10家规模较大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同比增长20%,先后在北京、合肥、黄山三地举办线下活动18场次;集中发布徽州臭鳜鱼、中和汤等24项徽菜安徽省地方标准,创新发布皖南花猪、泉水鱼2项徽菜食材标准;建立75道徽州美食数据库,涵盖食材构成、工艺流程、文化故事等内容;策划编排“世界遗产 经典徽味”“印象徽州 文化徽味”等3条美食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徽州臭鳜鱼烹饪大赛,120名徽菜大师同场竞技;开展“徽州名小吃”大赛,评选产生20家金奖和10家特金奖单位;连续开展4场徽菜名店名厨进社区活动。

3月7日  2022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在黄山市召开,长三角一市三省旅游部门就长三角文化旅游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入交流会商,推出了本年度长三角文化旅游50多项工作清单。会上举行了长三角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联盟签约仪式。长三角一市三省文化和旅游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黄山市精品民宿建设情况。

3月28日  《光明日报》第14版“史学”专版发表了关于徽商研究的“光明学术笔谈”,所发表的三篇文章分别是李琳琦《张海鹏先生与徽商研究》、梁仁志《深化近代徽商研究的意义与路径》、马勇虎《利用徽商文书资料深化拓展徽商研究》。

3月29日 黄山市社科联组织召开徽州太极历史文化研究座谈会。黄山市人大副主任毕普民、黄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汪明洁出席会议并讲话,黄山市徽学研究和徽州武术传承人等12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徽学学会副会长、黄山市社科联一级调研员杨永生主持。

4月30日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徐道彬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永全书》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评审专家组组长由朱杰人教授担任。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国内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位师生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大学文科处处长陈义平教授主持,安徽大学副校长程雁雷教授、安徽省社科规划办主任唐国富分别致辞。

5月6日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韩国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东亚的知识和情感的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韩国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的金昌圭、金璟镐及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李甜、彭晓飞等四位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做了发言,10余名专家学者担任会议主持或评议人。金昌圭重点考察了明代的李贽和朝鲜王朝许筠的学问和思想,李甜从制度演变与文化变迁的角度探讨了20世纪的徽州合会,金璟镐探讨了东亚儒学思维中关于心的解释,彭晓飞探讨了博览会在近代广告知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5月14日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召开“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传统村落文化与经济再生问题的调查与对策”重点调研课题开题会,课题组组长、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主持会议,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梁冰出席会议,课题组成员孙兆奇、李龙斌、孔令刚、徐淑萍,特约研究员谷亚晴和参事业务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5月15日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教授在线上举办《“徽学”何以成“学”》学术讲座。

5月31日 由安徽省委统战部主办、安徽省海外联谊会、合肥工业大学承办的“徽州文化与当代中国”云上研习营举办,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作《徽商给我们的启示》主题讲座。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香港中国文化基金会主席石柱、香港美协原主席沈平、天石艺术中心主任沈华南、佳士得中国书画专家龚敏等香港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作主旨发言,安徽省委党校教授安杨、黄山市徽学专家翟屯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邵敏华、合肥工业大学台湾籍学生田钰华、安徽省文旅厅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李慧等作交流发言。举办“徽州文化与当代中国”云上研习营,是在疫情时期深化皖港文化互动、促进两地文化交流的积极探索。活动以“研”带培,以“习”促宣,通过“屏对屏”“线联线”,由安徽学者解读徽州文化时代意义,由香港专家解读香港市民认知传统文化的思维路径,进一步提升了安徽文化在港知名度。

5月  国家档案局决定,将黄山市档案馆馆藏“明代徽州江氏家族分家阄书”作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申报2022-2023年度《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候选项目。“明代徽州江氏家族分家阄书”是徽州歙县芳坑江氏家族在明代永乐至万历近200年间三次分家形成的协议文书,完整记录了明代江氏家族五代人三次分家的情况。该档案于2003年10月与《永乐大典》同时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6月21日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徽商专题”编委会在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召开编纂工作推进会,主编王世华教授,副主编李琳琦教授、安徽大学周晓光教授及编委会全体成员参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南京、扬州、合肥、黄山、宣城的专家因疫情原因无法到场,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会。会议由王世华教授主持。

7月12-15日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一行来到黄山市,围绕“加快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课题开展调研。黄山市政府副市长、市文旅局局长刘力,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府办主任曹晓敏,市农业农村局、文旅局、财政局等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8月3-6日  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地域徽州:经济·文化·社会”研究生暑期班在线上举行。本届暑期班选拔来自国内外高校的24位研究生作为正式学员,并邀请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安徽大学刘伯山研究员,清华大学阿风教授,暨南大学黄忠鑫副教授,凯里学院吴才茂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郑小春教授、梁仁志教授和康健副研究员为广大学员作学术报告。暑期班为期4天,每日上、下午各安排一场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分别由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副院长韩家炳教授和康健副研究员主持。每场学术报告结束后,培训学员和专家学者进行热烈的学术讨论。学员间的学术交流则由学员报告和评议组成,他们围绕政治制度史、区域社会经济史、学术思想史等不同学术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气氛热烈。

8月25日  安徽省文旅厅非遗处一行赴歙县开展徽剧存续和保护现状调研,歙县文旅体局、璜田乡领导陪同。调研组在一行在璜田古戏台观看《水淹七军》等节目,参观街源徽剧博物馆,召开座谈会,围绕歙县庆升徽剧团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交流。

8月26日  由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黄山学院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徽商文化传播论坛”在黄山学院召开。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维佳,黄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德学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黄山学院等单位近30人参加会议。

8月  黄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8项)和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6项),其中民间文学(1项)、传统美术(3项)、传统技艺(19项)、传统医药(9项)、民俗(2项)。

8月  2022年第一、二季度“书香安徽好书荐读”入选名单揭晓,由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非遗研究会编写,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榜上有名。本书对黄山市的106项国家级、省级及部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按照非遗形态、制作工艺、传承发展、展示交流四个方面,以纪实图片形式加以记录和呈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新时代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

9月1-4日  为做好第二届“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的遴选工作,安徽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江涛,省社科联秘书长、学会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韩修良,一级调研员程继新,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王培鑫等来到黄山市,实地考察黄山区岭下村、歙县大梅口村、凤池村、徽州区虹光村、休宁祖源村、屯溪南溪南村、黟县卢村等地进行调研,黄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汪明洁,党组成员、秘书长胡灵以及相关区县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9月上旬  由中国编辑学会美术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联合所属会员专业出版社推荐的“金牛杯第二季美术好书榜”榜单出炉,由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黄山市非遗研究会编写,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榜上有名。

9月16日  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社科联共同主办、安徽省社科联承办的第四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芜湖举办。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委宣传部和社科联负责人,江南文化论坛发言嘉宾和“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代表,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会议。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洪永平主持论坛开幕式。本届论坛以“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市社科联副主席任小文主持,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熊月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书录,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龚缨晏,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徐彬分别以“安徽人与长三角一体化——以近代上海安徽人为焦点”“箫心水韵,剑气雄风——江南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特色”“浙江文化中的‘徽’色印记”“数字技术视域下的江南文化研究”为题作主旨演讲。论坛发布了第二批60个“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保护典型案例村落,与会领导给6个入选村落代表授牌。下午举行圆桌论坛,分别以“弘扬长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江南区域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主题,长三角三省一市的8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开展交流讨论。安徽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沈昕与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参加了论坛对话,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戴兆国和徐彬分别主持两个环节对话。

9月20日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省级非遗工坊名单,认定36家单位为省级非遗工坊,由黄山市文旅局组织并申报的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黄山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榜上有名。非遗工坊是指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或传统手工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当地人群就地就近就业的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依托徽州木雕、徽州竹雕项目,立足传统的徽州雕刻工艺和徽州丰富的竹木资源,开发竹木雕刻工艺品;黄山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依托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项目,集豆制品加工销售、农业综合开发、休闲旅游为一体;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项目,从事茶叶的种植、生产与科研等。

9月22日  黄山市委书记凌云与以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为组长的安徽省政府参事重点课题调研组一行7人举行工作会谈,市领导罗建华、杨龙参加。课题组的本次调研聚焦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传承与保护利用,分赴屯溪、休宁、祁门等地,深入挖掘黄山的做法与经验。

9月29日  中国传统文化记忆与遗产《安徽文房四宝卷》编写研讨会在黄山学院艺术学院举行,安徽省高等学校书法家协会主席庄华峰教授,安徽财经大学曹天生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董建,宣城市委史志室二级调研员陈虎山,徽州文化学者郑建新、戴贤坤等10人出席研讨会。

9月  文化和旅游部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展)品征集工作圆满收官。黄山市歙砚《敦煌遗韵》、徽墨《地球墨》等35件(套)非遗作品成功入选,占全省入选非遗藏(展)品73项的近一半。

10月20日  黄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召开《徽州底色——<徽州社会科学>精粹》编撰工作启动会。

10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齐云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非遗体验街区——齐云小镇”成功入选非遗旅游小镇类项目名单。

11月5-6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籍所联合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安徽师范大学社科联共同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芜湖市铁山宾馆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等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50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5位学者作了主旨报告,其中,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王振忠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郑小春教授围绕徽学相关主题,分别作了《太平天国时期徽州的木簰转运纠纷与诉讼处置——以<四、五、六都士绅呈请禁止石山以上水运木簰全案>抄本为中心》《小姓的家族建设——明末以降祁门黄岗铺郑姓考察》主旨报告。

11月10日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在合肥召开《天下徽商》丛书出版座谈会。《天下徽商》丛书编委会主任、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白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丛书编委会副主任邾根斌主持会议。省文史馆馆员黄荣秀、裴章传、钱念孙、庆跃先,特约研究员程传水、范瓦夏、唐虎,黄山书社长贾兴权、首席编辑欧阳慧娟,新徽商企业代表和作者代表等参加会议。由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馆)组织开展的《天下徽商》系列丛书编纂于2020年正式启动,历经两年完成。丛书分5册,共一百余万字。

11月10日  2022年国际版权论坛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致开幕辞。会上举行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启动仪式,全国共8个市成功入选开展试点,黄山市荣膺其列。黄山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罗建华出席启动仪式。

11月10日  由省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担任组长的安徽省政府参事室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安徽传统村落文化与经济再生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结项,呈报了《大力推进经济与文化再生发展精准助力传统村落振兴》资政报告,该报告于11月17日和11月21日分别获得2位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12月4日获得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性批示。

11月11日  受韩国国学振兴院的邀请,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伯山参加由韩国国学振兴院和韩国安东市政府主办的“2022年安东学国际学术会议”,以录播视频方式作《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的新方法论:以重视归户性的观点为中心》主题发言。

11月12日 由安徽省徽学学会、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共绩溪县委、绩溪县人民政府承办2022年安徽省徽学学会年会暨“徽学与新时代安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绩溪县召开,来自安徽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黄山学院、池州学院、黄山市社科联及徽州本地等相关单位共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省徽学学会会长洪永平,省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主任、省徽学学会顾问万以学,黄山学院原党委书记、省徽学学会顾问汪良发,安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省徽学学会顾问王世华,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省徽学学会副会长余敏辉,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省徽学学会副会长李琳琦,绩溪县委书记肖阳,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明洁,绩溪县领导刘林发、曹诚辉、周斐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李琳琦副会长主持。洪永平会长领学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宣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解读了有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11月12-13日  休宁县首届状元文化大会暨第四届发展大会在县状元广场举行。黄山市委书记凌云,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晓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善武,市政协主席路海燕,休宁县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和休宁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来自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地区专家学者,徽学专家、客商代表、休宁县有关方面代表、有关企业负责人,中央驻皖和省内外主流媒体等参加大会开幕式及有关活动。开幕式上,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嘉定科举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杭州西湖万松书院、苏州市狮子林、休宁中国状元博物馆等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状元文化联盟,共同推进和深化对状元文化、科举文化的研究。

11月24日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2022中国城市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开幕式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全国游客满意度报告(2012-2022)》,并公布“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旅游城市名单和优秀案例。黄山市从60个样本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黄山“日行夜游”徽州文化体验新业态入选2022年城市旅游20个优秀案例。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小胜受邀出席会议并领奖。

11月26日  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徽州文书与中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以线上形式举办。来自日本熊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和安徽大学等高校的3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百名师生线上旁听会议并参与互动。会议共收到25篇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分为上、下午两个半场,共五个小组,分别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卞利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郑小春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廖华生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邹怡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章毅副教授主持。在第一场主题发言中,来自熊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的伊藤正彦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卞利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王振忠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刘道胜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江南乡村社会的原型》《明清时期的赌博活动与民间禁赌规约研究——以徽州为中心》《从春分到夏至:嘉靖<休宁东门汪氏家乘>研究》《清初徽州基层行政与官绅关系》的学术报告。

11月  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公布全省期刊“精品栏目”评审结果,在“社科学术”类七个精品栏目中,《安徽史学》“徽学研究”、《黄山学院学报》“徽州文化研究”栏目成功入选。

11月  《安徽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黄山市大邦伯祠、张曙故居、张振英故居等1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成功入选。继2021年公布首批全省名录以来,黄山市共有42处/件(套)革命文物入选安徽省革命文物名录。

12月2日  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承办的第三届长三角文化论坛,以线上视频形式举行。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书面致辞,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文史馆馆长王永昌,上海市文史馆党组书记、馆长赵英,安徽省参事室(省文史馆)党组书记、主任白和平出席论坛并讲话。论坛主题为“新时代长三角区域文化繁荣与高质量发展”,沪苏浙皖文史馆向各馆馆员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广泛征文,安徽省文史馆此次共提交17篇论文。会上,安徽省文史馆馆员诸伟奇作题为《徽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融合》的主旨演讲。

12月8日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复函黄山学院,正式批准该校设立安徽省徽派建筑保护传承研究院。

12月12日  黄山市社科联组织召开《徽州社会科学》编委会暨杂志改版升级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叶军出席会议,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编委会主任汪明洁主持会议,杂志编委及黄山市部分社科专家参加会议。

12月13日  黄山市文旅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章隆念主持召开《黄山市研学旅行管理暂行办法》立法后评估专家论证会,对办法实施2年来的效果进行评估。

12月23日  安徽省政府批复省社会科学奖奖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授予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的成果奖项,共有一等奖29项、二等奖89项、三等奖182项。属于省徽学学会会员的成果有11项,即一等奖1项:牛继清等《安徽文献总目》;二等奖4项:王世华《徽学概论》、陈琪等《徽州百祠》、丁修真《科举的竞争:明代南直隶地区<春秋>专经现象研究》、王开队《因地而生:历史时期的佛教与徽州社会》;三等奖6项:潘务正《清代赋学论稿》、徐彬和祝虻《宋元明清徽州家谱的历史演进》、刘道胜《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杨永生和翟屯建《徽州文化三百题》、徐道彬《“皖学”入浙:基于黄以周<礼学通故>的考察》、梁仁志《大数据:作为史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本年  黄山市档案馆征集到徽州文书档案86件(套),接受社会相关知名人士捐赠档案17批次,馆藏总量达3万余件(册),涉及政务、宗族、土地、赋税、商业、教育、宗教、医学、诉讼等领域,其中馆藏特色徽州谱牒档案达83个姓氏2197册。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